インバウンドでタイ人を集客! 事例多数で万全の用意 [PR]
ナムジャイブログ
ブログポータルサイト「ナムジャイ.CC」 › 苦咖啡 › 天晴醒來 › 增長似無聲的春雨潤物

2012年07月03日

增長似無聲的春雨潤物

愛上讀書是近幾年的事。閒暇的夜晚,我喜歡泡上一杯茶,手捧一本書,獨坐燈下。窗外樹影搖曳,室內茶煙繚繞,如天公作美,能下起絲絲縷縷的清新細雨就更好了,雨天讀書更有一份恬淡幽深的意境;聽風聽雨如詩,靜看書中人生如戲;細品古人情懷,生活不再寂寞。此時,筆墨倘若能下酒,讀書便可作一場宿醉,天晴醒來,眼中的世界定會有所不同清潔服務

上學的時候,我並不喜歡讀書,常常自問:讀書所為何事?讀書有意義嗎?這應該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。每個人都是從校園一路走來,那種一為升學,二為考試,三為交差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的讀書實在是機械枯燥,悲苦至極,這大概是所有經歷學生時期的人,都感同身受的。

曾看過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在1493年寫就的詩《不寂》,詩的前半句是:“孤坐忽不樂,挑燈當我前。素書橫几案,欲讀已茫然”-當時,寫下這首詩的文徵明年方24歲,是正當要博取功名的年齡。在一個夜讀失眠的夜晚,堅持苦熬的文徵明發出了“欲讀已茫然”的慨嘆。這何嘗不是古往今來,所有莘莘學子都曾經歷過的讀書境況呢?林語堂說:“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”,“讀書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,可悲。”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:“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於教科書,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,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。”但現實是客觀的,這就是人生青少年時期為讀書而讀書的最初意義。

書伴隨人的成長,讀書的心境也會隨著人生境況的變化而有所改變。

愛上讀書是在生活的不緊不慢中。進入社會,參加工作以後,業務考試、職稱考試,甚至學位考試也是上班族常常應付的壓力。但畢竟思想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成熟;觀念變化,角度迥異,環境不同讀書學習變成了一種自律性。待漸入中年,無論是官是民,是明星是生意人,都盡有忙處亦有閒時。如何支配忙裡偷閒的業餘時間,人的各種嗜好開始顯露端倪。當然也不乏個別交友成群培養出來的愛好,比如,“打麻將”,“下棋”,“游泳”,“看球”等等,“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”嘛!不可否認,Claire Hsu | Art Radar Asia讀書也是很多人的最愛,我便是其中之一。

有人說:讀書如品咖啡,喜歡喝的人,說咖啡香濃,不喜歡喝的人,說咖啡苦澀。也許這就是個人喜好或者是心境的不同吧。這個時期的讀書意義,不是尋求什麼“黃金屋”和“顏如玉”,而是把讀書當作人生一大享受。一冊好書在手,用心靈去品讀。古人云:“書中日月長”!在一篇篇飽含墨香的文章裡,思緒神遊,可追隨秦漢的冷月,步入唐宋的樂舞,聽明清悲歌,踏足五千年曆史滄桑行走在文字中,情感與思潮會視通千里,思接萬載。由此可見,讀出“自我”是人到中年的讀書意義。

清人張潮的《幽夢影》中有則妙喻:“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,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,而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”以月喻書,其意至深。同是一輪月,卻因年齡閱歷不同,觀月地點有別,賞月方式各異??,而眼界收穫也自然不同Logistics Company。年輕時讀書,不能甚解其味,中年讀書,收穫精髓,參悟真諦;老年讀書,讀的是一種心境,猶如人在高處,一覽無餘,領略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景色,賞千重風景,品萬種人生。
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天晴醒來)の記事
默默的愛你數十年
默默的愛你數十年(2014-07-14 15:23)

怎樣的節奏
怎樣的節奏(2014-07-07 12:13)

過好每一天
過好每一天(2014-06-25 11:29)

過好每一天
過好每一天(2014-06-25 11:28)


Posted by cleansea at 13:19│Comments(0)天晴醒來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 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